每次美国总统宣布加征关税,新闻标题都写得像美国要发横财似的。但真相是,这些钱进了国库就像往密西西比河里倒了一杯水——听着动静不小,实际掀不起多大浪花。2022年美国收了850亿美元关税,听起来挺唬人?可这点钱还不够联邦政府花一个礼拜。
关税这玩意儿就像超市收银台的小票,看着每笔金额都不大,加起来却能让家庭主妇血压升高。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5%关税那年,财政部的确多收了200多亿。但沃尔玛的采购经理们转头就把价格标签换了——多出来的成本90%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。这就好比房东涨房租,租客骂骂咧咧多掏钱,最后房东还得修更贵的下水道。
钢铁关税是最典型的例子。美国对进口钢铝加征10%-25%关税后,财政部的账本上确实多了80亿美元。可通用汽车为此多付的钢材钱,足够给5万辆皮卡装上真皮座椅。更逗的是,美国本土钢铁厂趁机涨价25%,政府收的关税还没企业赚的差价多。这操作就像在自家门口设收费站,结果发现过路费全被邻居家孩子捡走了。
农产品关税战更有意思。美国对中国大豆加税后,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们确实领到了280亿美元补贴。可仔细算账会发现,这些钱三分之二来自关税收入。相当于政府左手从进口商口袋里掏钱,右手塞给农民,中间还撒了一地硬币。巴西大豆种植户倒是笑醒好几次——他们的市场份额两年涨了40%,价格还比美国货便宜15%。
要说真正的赢家,得数美国海关。他们现在查货柜比FBI查嫌疑人还仔细,连义乌产的圣诞袜都要翻个底朝天。去年光是关税罚款就收了23亿,够给所有海关人员换三套新制服。但企业主们不乐意了,申报一票货物得多填7份表格,律师费比关税还贵。有位进口商吐槽:"现在清关就像在机场脱鞋安检,明明知道不会查出什么,但所有人都得浪费时间。"
经济学家有个更扎心的算法:如果把美国企业因关税增加的行政成本、消费者多付的价钱、贸易伙伴报复性关税造成的损失全算上,每收1美元关税,实际成本是4美元。这买卖就像用百元大钞点烟,火光挺亮,烧的都是自己的钱。
不过关税账本里也有意外之财。路易斯安那州的港口工人时薪涨了18%,因为每天要多处理300个被开箱检查的集装箱。加州奥克兰港扩建了12个智能仓库,机器人分拣系统靠识别关税编码就能多领30%奖金。最绝的是纽约那家报关软件公司,三年股价翻了五倍——他们的AI系统能帮客户找到362种合理避税漏洞。
下次再听到"加征关税"的新闻,别急着算政府能赚多少。看看自己网购的运费涨没涨,超市牛肉标价变没变,比财政部的年度报告实在多了。毕竟老百姓的钱包可比关税统计数字诚实得多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保宇配资-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-全国前三配资排名-炒股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