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进峰
技术改变了现在的日子。东西都有两面,方便是方便,可人好像也变懒了。
我买车有十多年了,可越来越不爱开。上班那会儿正是高峰期,路上堵得死死的,车半天挪不了几步。好不容易蹭到单位门口,保安常摆手不让进——里头没地儿了。我摇下车窗问停哪儿,他指指外面收费的停车场。停一天得24元,一个月光停车费就500多元,加上油钱,小1000元就没了,想想真不划算。
同事小李有招儿,他每天提早一小时出门,下班也晚走一小时,说是能避开高峰,车位也好找。可我觉得这太耗时间,人也不自在。后来看单位不少年轻人骑自行车上下班,挺利索,我也动了心,便把多年不用的自行车擦拭干净,蹬着车穿街走巷,到单位比开车还快些!骑了一段日子,不光路上省心,身子骨也觉得轻快了,像活动开了。
打那以后,自行车就成了我的腿。这习惯不知不觉坚持了5年多。省下的油钱和停车费,算下来不少,正好给生活在农村的87岁老母亲添点生活费。
只要天气好,每天黄昏我都习惯在小区门前的典农河边散步,每次都要经过生态公园,我总爱在厨余垃圾回收站那儿停一下。看着咖啡渣、烂菜叶、果皮倒进大桶,工作人员说,过上两三个月,这些“废料”就能变成黑黑的好肥料。这让我想起自家阳台上的小菜圃,用这肥种的几棵葱和几把生菜,长得绿油油的。有时还能把它们拿到社区的共享厨房,跟邻居们换点他们种的黄瓜、小番茄。这循环,挺好。
夏天最难熬,家里闷热得像蒸笼。有一回实在热得不行,开了空调。凉快没多久,“啪嗒”一声,外面跳闸了,冷气停了。没办法,推开窗户,找出家里的老蒲扇,又把角落里那个竹筒抱枕搬出来,靠着它坐在竹椅子上。起初还是燥热,扇子摇得胳膊酸。慢慢地,窗外的风溜进来,身上的汗一点点被风带走。那种自然风吹着的凉快,温润润地裹着人,比空调那硬邦邦的冷气舒服多了。等到天黑透了,暑气散尽,我竟在凉席上睡了个安稳觉。第二天起来,浑身清爽,精神头也足。原来最舒服的凉快,是老天的恩赐,不是电表上那跳得飞快的数字催出来的。
夏天衣裳薄,背心短裤几乎天天换。要是都攒着用洗衣机洗,费水又费电,我常常顺手就在洗脸池里搓洗了。肥皂揉一揉,清水过两遍,拧干晾起来,干净又省事。洗完衣服的水不浪费,留着冲厕所或者浇阳台那几盆花,正好。家里的淘米水、洗菜水,也找个桶攒起来,浇花冲地都行。日子久了,真觉得浪费一滴水都可惜。
旧东西也尽量接着用。穿破的纯棉T恤,剪剪就是好用的抹布,吸水又去脏;买东西的结实包装袋,叠好收着,下次还能用。连点外卖都少了,倒不是不想吃,是觉得那些塑料盒、塑料袋堆着实在碍眼,不如自己在家下碗面条,简单省事,还没那么多麻烦。
这么省着过,起初也许是图省钱、图方便,可时间长了,倒成了习惯,成了日子的一部分。少开了车,少用了空调,少开了洗衣机,省下的不只是钱,好像连呼吸都轻快了。看看电费单上的数字小了,水龙头开得小了,阳台上的菜绿着,心里头就安稳。尤其想到省下的钱能让老母亲手头松快点,那份踏实,比什么都强。生活嘛,有时候要慢一点,简单一点,少靠点机器,多亲近点自然,身体轻快了,心也跟着松快。河边的风,吹在脸上,带着水汽,凉丝丝的,这是我过日子的味道。
保宇配资-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-全国前三配资排名-炒股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