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不说,鞠婧祎的情商真是超前了不少。最近我翻看了她最新的生图,发现她好像微微动了眉弓,这点变化一般的女明星很少会注意到。坊间传闻这次她整了一个跟阿娇同款的眉型,虽然还没得到官方确认,但鞠婧祎这个新“面孔”引发的讨论几乎呈现两极分化:有人觉得她从淡雅走向浓艳,是极佳的转变;也有人觉得比以前没那么好看了。
不可否认,鞠婧祎之前那段又甜又撩的时期,确实是内娱少女感的巅峰之一。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少女气质,她才被冠以“千年一遇美女”的称号,尽管争议不断。连那些长得像鞠婧祎的博主,也能轻松蹿红一把。
说到少女感,最近韩国又开始走少女风了。虽然如今很多人对“白、幼、瘦”这种单一审美越来越反感,但或许这一次,少女美学迎来了新的定义。
展开剩余87%少女美元素解析
传统意义上的少女美学,大致可以拆成两大部分:华丽的设计和幼态特征。
先从时尚元素说起,华丽设计里不可忽视的是“玛米粉”和“蝴蝶结”。
玛米粉的由来
粉色为什么和少女感绑定得这么牢?这要从芭比娃娃、Hello Kitty谈起,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粉红色歌谣和回忆。现代的粉色潮流,还得提到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夫人——玛米夫人。她对粉色的热爱让她在当时风靡一时。那时正是二战刚结束的时期,女性们大多穿着黑色或蓝色,玛米夫人却总是以粉色亮相,犹如给当时欧美女性的时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。她也因此被称作“玛米粉”的鼻祖。粉色从此被默认为淑女专属的颜色。
蝴蝶结的浪漫寓意
蝴蝶结与少女感的联系,更多是和爱情有关。16世纪的欧洲巴洛克风盛行,贵族男女喜欢用丝绸工艺装饰自己,蝴蝶结是最流行的装饰之一。更有趣的是,如果蝴蝶结别在心脏附近,就象征着热恋中。1983年,Yves Saint Laurent推出了一款装饰着巨大蝴蝶结的晚礼服,引发轰动;同时经典的吸烟装也出现了,蝴蝶结系带衬衫搭配硬挺西装,展现出一种既强势又微妙的女性魅力。由此,蝴蝶结成为女性独特的时尚标志。
少女感不止是外表
现代的少女美学,不仅限于外在打扮,也包括内在气质,比如言情小说里的女主角通常有可爱、天真和青春的特点。在国内影视圈,女演员们对少女感的追求从未停歇。
从生理和社会角度看,东亚女性的成长环境较为严苛,晚婚晚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生育意愿虽被压制,但本能却没有消失。因此人们对幼态的爱怜,更多地转移到了那些依然保持“人类幼崽特征”的成年人身上,比如婴儿肥、少女脸、猫系或犬系面孔,激发起人们潜在的母性关怀。
新旧观念的碰撞
近年来,大家对少女美学既反感又追捧,这种矛盾并存的态度,值得深入探讨。
白幼瘦审美的男权影子
“白幼瘦”这一审美标签,实际上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物化。女性长期处于被客体化的地位,默默接受外界和内心的约束,使得“白幼瘦”成为一种容易被控制、满足男性支配欲望的形象。正因如此,反对白幼瘦的声音越来越多,成为审美领域对男权意识形态的抗争。
少女风的时尚复兴
另一方面,像MiuMiu和范思哲这样的品牌却重新定义了少女美学。MiuMiu最近几年频频推出吸睛单品,从热议的露腰装、“美拉德风”,到亮片内裤,再到和New Balance的联名,这些都让品牌成为“富家女衣橱”和“千金少女”的代名词。如今的MiuMiu不再是天真无邪的小公主,更像是个个性鲜明、独立思考的名媛,她们通过多样的世界探索不断丰富自己。或许正是这种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,让女性们乐于接受这种张扬而自由的“千金风”。
少女美学的新内涵
在我看来,现在的少女美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外形特征和简单的性格标签。像所有美学一样,少女美学的本质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。就像经历战争创伤的女性,渴望那一袭粉裙带来的纯净与安慰。
真正的少女美学,不是刻意抹平皱纹,也不是装作可爱,而是一种对纯粹、纯真的追求。我们怀念少女时的倔强、叛逆、早熟、羞涩、沉默和乖巧——也就是说,那些未经社会驯化的灵魂。
其实,大多数女孩的青春并不光鲜,她们常被迫剪去长发,害羞面对自己的身体。最近看到一句话很贴切地总结了我们的心态:
“灵魂无法复原少女,只好将身体缠成未发育的模样。少女可以不慧,少女可以不美,可是少女一往无前。”
这或许才是当代少女美学最动人的真实写照。
发布于:江西省保宇配资-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-全国前三配资排名-炒股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